老妈妈忙又跟周姨娘连声道谢。
坐了一会子,绢姨娘便说先回去收拾,这时节天黑的早,跟她娘和嫂子也好早点儿回门去。她们娘几个走后,姜采青便叫人备了两匹细棉、两匹绫子,另有鸡鱼肉酒四样,给绢姨娘做回门的礼,本来她想多送几匹粗棉、葛布,何家是佃农,绫子可能不实用,何家怕也没人舍得穿。可转念一想,送人一瓶茅台那叫礼,送人一板车白菜那叫什么了?不实用归不实用,毕竟是绢姨娘的面子,拿来送礼还是转卖那就是他何家的事情了。
棠姨娘出门都是轿子,想到何家婆媳是走路来的,总得再叫绢姨娘带上丫鬟婆子,姜采青便叫柳妈妈去安派人备了两架马车,装好东西,挑了四个护院随行,一应车马随从在外院候着。
绢姨娘临走前来跟姜采青辞行,眼睛有些泛红,她不是能说会道的人,默默福了一福就走了。
“绢姨娘是个有福分的,娘家亲人这样记挂着她。”想到绢姨娘的娘家人每年正月十六都早早赶到张家来,等着看看女儿,巴望着能接女儿回门一趟,姜采青便觉着何家想必是十分疼爱这个女儿的,贫苦人家的亲情往往才更真。
如今在她的想象中,绢姨娘差点就跟白毛女联系上了。地主纳了佃农家的女儿做妾,佃农一家子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