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国焘去世之后,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只剩下一人健在——刘仁静。
在十五名中国共产党“一大”出席者之中,刘仁静最年轻,当时十九岁。倘不是一场飞来横祸——车祸,使他在1987年丧生,也许他今日还活着。
刘仁静的一生,磕磕碰碰,浮沉无常,也是够曲折、复杂的。
刘仁静在中国共产党“一大”上担任翻译。他自诩读过不少马克思主义英文版著作,在会上常与李汉俊展开论战。
在中国共产党“一大”之后,刘仁静回到北京,筹备创办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刊物《先驱》(《the pioneer》)。
1922年1月15日《先驱》创刊号问世,定价为“铜圆两枚”。创刊号上注明:“本刊尚未觅定地址,请读者诸君向该处代派人**可也——北大传达室代售。”
《先驱》由刘仁静、邓中夏两人负责。后来,《先驱》迁往上海,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
1922年11月,刘仁静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与中国共产党代表陈独秀一起在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四大”。刘仁静在会上作了发言。就在这次会上,刘仁静结识了托洛茨基。
会议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