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担心,戏剧艺术在处理多种冲突时,不由自主地沉埋到冲突里面去了,而忘了基础、忘了目的。因此,他一再强调,所有的冲突都为了表现“对人类具有普遍主义的旨趣”,或简称“人类普遍旨趣”。
黑格尔警告,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很多作品往往会过于注重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这样的作品,很难在其他民族和其他年代立足,因此很容易消逝。优秀的作品也需要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但背后真正占优势的却是人类普遍旨趣。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黑格尔把莎士比亚的剧本与印度古典剧本以及卡尔德隆的剧本作了比较。婆罗门的宗教生活和僵化的天主教义使那些表现它们的剧本无法为更多的观众长久地欣赏,但莎士比亚剧作的观众却日益增广,“因为它们尽管具有民族的特点,其中占很大优势的却是普遍人类的旨趣”。世界上不欢迎莎士比亚的地方也有,但那不是出于观众心理的抵拒,而是狭隘而特殊的清规戒律在某些民族的艺术领域里作祟。可以与莎士比亚比拟的是古希腊戏剧,它们在题材方面也是任何时代都不会丧失其效果的。反之,如果戏剧只写那些“只是由某一民族的时代风尚所决定的非常特殊的人物性格和情欲,那么,”黑格尔指出,“不管它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