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派。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顺儿党于顺帝;中书左丞相搠思监,资政院使、宦者朴不花党于皇后、太子。
二十年(1360),“帝在位久,而皇太子春秋71盛,军国之事,皆其所临决。皇后乃谋内禅皇太子,而使不花喻意于丞相太平(贺惟一,前上都留守贺胜子,因汉人不能为相,而顺帝欲任惟一为相,遂赐姓蒙古氏,改名太平),太平不答”5。皇后召太平至宫中,亲自喻意,太平仍不为所动。于是皇太子决心夺去太平政柄,幸知枢密院事纽的该左右回护,皇太子之志未能得逞。后纽的该死,皇太子令监察御史弹劾太平的亲信左丞成遵和参知政事赵忠,二人下狱死。太平遂辞职家居。二十三年,复为御史所劾,诏陕西安置,搠思监逼令自杀。
朝中的帝党和太子党又分别与在外的将领勾结,再一次造成了武装力量干预帝位争夺的形势。由于元朝官军战斗力下降,同红巾军作战时屡屡失利,至正后期,地方地主武装势力有所发展。于是在外的军事将领又形成了以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与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父子两大武装力量的争夺。
答失八都鲁出身于蒙古功臣世家,在镇压荆湖一带红巾军和刘福通红巾军的战争中建有功绩,总制河南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