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一战,赵匡胤于战局危殆之时挺身而出,奋勇反击敌军,甚至中箭负伤也死战不退。赵匡胤在大战中的表现给柴荣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如此,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平时却很爱读书,常挑灯夜读,手不释卷。这让赵匡胤逐渐显示出和其他武将不同的气质与头脑。特别是在人云亦云之时,他的观点往往让人耳目一新。这更让柴荣觉得,此人是一个可造之材。柴荣内心深处,一万个不愿意让西征半途而废。但他当然也不愿意让关西战事成为消耗后周兵力财力的无底洞。他需要一个理由说服自己:坚持还是放弃。他决定把这个重任交给赵匡胤。
    只短短数天时间,赵匡胤一行已奔出大散关,进入关西地界。道路愈发险峻,两旁的山势如同奔牛,跌宕起伏。此情此景不禁让赵匡胤感慨万千。后汉乾祐年间,他的父亲赵弘殷曾领军征讨叛乱的王景崇,在这一带与前来救援的蜀军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在那场激战中,赵弘殷被敌箭射中左眼,血流如注,但他却带伤冲锋,气势更盛,最终击溃敌军,战后因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父亲的血性和骁勇给年纪轻轻的赵匡胤以强烈的震撼,更令他懂得了什么叫“狭路相逢勇者胜。”也许,在这样的凶险之地作战,需要的正是父亲当年那样的决心和勇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