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母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卖了田,还借了婆家娘家的亲戚不少钱,才算把袁父的命给保住了,但袁父的右臂和右腿却再不能用了。
袁父伤残在床,家中一女一儿又年幼,一家人不知该如何活下去,最后袁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和袁父合离,但仍住在袁家,招上门婿。
这个决定可谓是惊世骇俗,但不仅袁父同意了,后来还真招了一个上门婿,不过为了招到上门婿,袁母也做了一些让步,上门婿不用改姓,以后生的孩子也跟父姓,只是两家合一家,住在一起,方便照顾前夫和前头的两个孩子。
前夫和后夫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可想而知,会招来怎样的闲言碎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袁宝和的姐姐一直嫁不出去,直到袁宝和考中了举人,袁姐姐才有人上门提亲,那时候她都二十多了,但是袁姐姐仍然嫁的不算好,是给一个小地主做继室,小地主的儿子都快成人了,管家权根本落不到袁姐姐的手上,说白了,小地主就是为了袁宝和的举人名头,还有他的田粮免税赋额,才结下了这门亲事。
袁宝和也争气,考中举人之后,一科没浪费,一下场就中了探花,有了官身和前途。
照理来说,中了探花,进了翰林院,一步一步来,仕途是根本不愁的,但因为袁宝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