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口不多言,其神在心;耳不多听,其精在肾;身不乱动,其意在脾。五神既能守中,五气自然朝元,其精自然化气,其气自然化神,其神自然还虚。《道书全集》有云:“神不外游精不泄,气不耗散别无诀;若能四象入中宫,不怕灵丹不自结”。由此可见,修行以守中为要,天地以虚中为妙,其理一矣。
细想“中”之一字,即中空之义,正像风箱未动时的虚静无为道体,在天地乃是廊然大公,至诚无息之实理;在人即是虚中空静,谷神不死之神炁。此炁本无方所,无始无终,无间无断。未有天地万物之先,中炁之妙,本是如此。既有天地万物之后,中炁之妙亦复如此。所以中炁为乾坤之枢纽,元气之本根,万物之总持,性命之机要。修真人果能知此中炁之理,则天道可知。若能行此中炁,则性命圆成。由此可知“守中”之重要。
“中”者,心也。心是万化之主宰。儒曰“存心”,道曰“修心”,佛曰“明心”。三家皆以心为道。心有道心、人心、肉团心之分。天有理天、气天、象天之别。人皆知道在心中,却不知心在何处?或以后天气质之心以为心,守其心而执相,虚其心而顽空,制其心则理欲交驰,圣凡不分,理气不辨,故而劳其心而无成。本性之心人人固有,因被物欲所蔽,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