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道家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前弦之后后前弦,乐味平平气象全,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佛家说:“吾有一物,上柱天,下柱地,无头无尾,无背无面,又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上皆是对“中”道之论。常人由于被凡俗气质所拘,被积习所熏染,性命两大系统分居两处,使“中”发生亏损,造成性乱命摇,将“中”内所含的元性物质逐渐丧失,性命发生动摇,故不能长生久视。
修“中”必须先从做人的“忠”字修起。“忠”即忠心、忠诚、信诚之意,是人道安身立命之本,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基石。忠产生于仁义礼智信五德的基础上,忠诚、忠心、忠良、忠贞、忠勇等等,皆是伦理观念的基本要素,是做人之本,是修人道的基本内容。修真者所要修持的中道,则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有更高标准的要求。人道未立,仙道难进。有志于修真证道之人,必须先修好这些有心之“忠”,待到功进之时,再舍掉下面的“心”字,才能进入“中”境,这才是入道之基。
此章经文之旨还在于:凡有气者,莫大于天。凡有形者,莫大于地。天地无心,无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