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来说明它近于道的层次。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这是说水性的至洁。从表面看,水虽能藏污纳垢,其实它的本质是水净沙明,晶莹剔透,毕竟是至净至刚,而不为外物所污染。孔子观水流而曰“逝者如斯夫”,是从水的昼夜不断流逝中,看出了它所具有永恒的、勇迈古今的精神。从儒释道三家对水的赞誉中,可以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这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如何用这一面宝鉴自照、自明、自觉、自修?这是每一个向道者必须回答的考卷。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而不争,这正是水的道性特征。世人多是贪高爱贵,好高卑低,争势夺名,好争之心一刻也不停息;利害成败之心常扰,长短高下之情常动。种种妄心,无所不有,相循不已。惟圣人能效法水性,以谦退自处,卑下自安,宁曲己以全人,处柔弱而不争。故圣人之道与水性之道相通相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居善地”之“地”字,有低下之义。上句是说水与物无争,此句又言水的谦下自处、甘居下地之德。这就是“居善地”之义。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是因其善处下地。道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