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道德经讲义 > 第5节
,与万物相应,感而遂通。达到此境,可洞晓宇宙,一揽天下万事万物。阴阴在乎手,变化由乎心。一切皆自然而然,毫无后天人为的痕迹。若能去除心中私欲妄念,即可达到这种圣境,就不会有忧苦烦恼,也不会再有后天有为的种种弊端。除去身中的阴邪之气,身体自然能健康长寿,那还会有疾病的痛苦呢?
    观今之学人,亦有博古通今,学问高深,甚有建树者。但多不过是耳目见识,是三维空间的后天之学,并非道境的真知灼见。此等修学,只能在后天有为中转圈子,难悟真道。放不下后天识心,不能显隐同观,不能玄理共探,想要达到纯真无疵的先天真境,实是难事。
    真知真见者,皆是透过显态有形器物之表,窥见事物的本质。玄览者所见至广,所知者至深。世间一切宝典经书,虽然都是圣人的心印,但在未得道之前,不过是借此作为渡水之舟船而已。既得道之后,玄览即是法尘。若不涤除而去,心迹不忘,抱着不放,则玄览之知就会变为法尘,不能入于寂然不为、如如不动的真空之中。所以不可认蹄作兔,不可执筌(quán)为鱼,不可过河后仍背着舟船不放,那样岂不是傻子!
    “涤除玄览”,并不是要人昧晦无知,而是要人“明白四达”,即所谓“知不知”、“为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