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道德经讲义 > 第6节
。心生惊疑之念,念起未来之想。受宠者一般都会遭到攻奸排斥,毁谤纷争,恩怨重重,心中无一日安宁清静,烦恼缠绕不断。常人之情,计较于得失,非本来之贵,偶然得之,得之若惊,失之也惊,故言“宠辱若惊”。
    “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受到降罚、贬斥,失位、失禄者;或遭人毁谤中伤,身家受不白之冤,人格受到侮辱者;或遇灾祸、不幸、疾病等一切不顺之事者,皆谓之“辱”。受辱是得宠的反面,但人都喜欢受宠,而远避祸辱。“宠”与“辱”是矛盾的统一体。面对宠辱,若能做到平心静气,顺其自然,不以得宠为喜,不以加辱为忧,则心无波澜,自无忧患。常人视荣贵为极美,我视荣贵若大患。如此,则有何患?
    何谓“贵大患若身”?是说人因为有这个肉身,所以有患。若无吾身,患从何来?当人在未成道时,不得不借此身作为修炼的工具,待到脱壳飞升,有神无气,有何祸患可加。因为这个四大假合之报身,有种种欲望的贪求,有烦恼妄想的缠身,还有历世所造业力的果报,更有今世不断造作的恶因。凡此等等,皆为此身大患,以患加患,这就是“贵大患若身”之义。所以人活在世间,应当不患其得,不患其失,一切顺应自然。来无心,去无意,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知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