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道德经讲义 > 第10节
未出于口之前,就是无善无恶、无心无欲的太极状态,所以无畏。一念之下,既出于口,善恶之端已分,善恶之果,业已着成,善恶之报,随之即到,丝毫不爽。每当祸患临身,谁能不畏惧呢?
    “人之所畏”,宇宙间最大之畏,莫过于因果自然规律。故先辈云:“凡人畏果,菩萨畏因。”因果报应是宇宙间的基本规律,在因果规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佛菩萨也不例外。所谓“菩萨畏因”,是说佛菩萨皆是大慈悲的大智慧者,他们洞晓宇宙真理,深知因果真谛,所以唯道是从,一切顺应自然,不敢有一丝不慎,唯恐造下恶因而招致恶果。所谓“凡人畏果”,是说世人不信因果,不识因果,不信自然无以明,故以私心妄念行事,随心所欲,横冲直撞,盲目蛮干。待到所造恶业遭受恶果时,方才畏惧,但为时已晚,只有自作自受了。世人平时不积善德,不洁身自律,种下恶根,待到祸端临身,才临时抱佛脚,去烧香叩头,拜求菩萨保佑,这只能是聊以自慰而已,不会有多大作用。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是说一个社会做人的道德标准,虽是相对的,并没有一个绝对衡量的尺度,但作为修真人更应当模范遵守。如果稍有轻忽,造成不良影响,则是“人言可畏”,破坏了自己的外环境。即使超越了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