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是天真之独露,才可谓之“上德”。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仁性就是善性,是天性的理性信息,是仁德的自然流露。仁德与元性互为里表,相辅相成。“上仁”就是上善,是慈悲、善良、宽容、友爱的综合性德性。仁德为五德之首,最接近道德。大道又名“朴”,朴就是未被劈凿之圆木。
仁德属木性,位东方,主魂性,属于阳,是紫气(古人因相传“老子”有紫气,故以紫为祥瑞的颜色。)东来、万物生发之地。东华是生命的朝阳,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它的光辉普照天下,充满活力。东方日出时,万物“觉醒”,恢复“元气”,如青翠树木之生长,欣欣向荣,故东方为万物生存的起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故仁为五德之冠,上仁又是仁德之最。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其意是说:道德发生散失缺损之后,德性已不圆满。要弥补德性之不足,就必须从仁德修起。以道、德、仁、义、礼、智的顺序排列来看,“仁”处在德之下。德性不圆满,便降为上仁层次。“上仁”虽然不如天德那样自然纯净,但因它最近于德,故也能“为之而无以为”。
人本有的仁德,就是东华灵气。人心之私,或暗室亏心,损伤东华灵气;或常生怒气,怒则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