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高无上,其理深邃(sui)莫测,非有大智慧之人,不可知其理;非有大志大德者,不能修其妙。所以与佛道无缘之人论道,就好比博士给三岁小孩讲科学一样,档次水平悬殊过甚,根本无法理解,所以才会出现“大笑之”的正常现象。若此等人不笑,显不出道的高贵,也就不足以名为大道了。故言“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只为知己者说,难与浅见者言。蜉蝣(fuyou昆虫,幼虫生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翅两对,在水面飞行。成虫生存期极短,交尾产卵后即死。)不知晦暮,蟪蛄(huigu一种蝉科动物,吻长,体短,黄绿色、有黑色条纹,翅有黑斑。)不知春秋,井蛙不知江海,又何怪其大笑之!不笑不足以见道之至平而至常,至神而至奇,而神奇就在平常之中。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故建言有之”,“建”,设立之意,是说若有道,当如以下几句所说。因下士对大道不足闻,不足有,太上唯恐世人混淆道与非道、有道与无道的界限,故于以下设言反复阐述,以再三强调之。故曰“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是说大道本性光明灿烂,但其外在又好似黯昧。真正明晓大道之人,效法大道的体性,自明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