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道德经讲义 > 第21节
悔之意,时时常感己之不足。此即是“进道若退”之义。
    “夷道若类”。“夷”者,平也。“夷道”,即平坦宽阔的大道。“类”者,不平也。此句是说,大道平坦,又好似崎岖。修大道之人,不自以为比别人特殊,口不出异人之言,身不行异人之事。平平然,不分贵贱贤愚;淡淡然,不辨上下高低。动静休息,与人共处此道,却又在常中逆修非常道;处世应俗,与平常人无异,却又要在尘中脱尘;与众人同尘同浊,却又不同流合污。不迷于尘事,不背于道理,要在常道中修非常道,其苦其难,常人难知。大道虽平坦,走起来却并不容易。此便是“夷道若类”。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上德若谷”,即上德之人,有最深厚之德,却又好似虚谷一般。其心如太虚,德量如天地,心德广大无边,如大山空谷一般,无所不容,无所不纳。肚大能容天下能容之事,德宽能纳宇宙能纳之物;心如大海,能纳百川千江,能容污秽浊流;心地纯如净土,心虚如苍穹,宽阔无际,故上德齐天。此便是“上德若谷”之义。
    “大白若辱”,“辱”者,黑色。《素问·气交变大论》曰:“黑气乃辱”。此句是说凡有大德之人,是最纯净洁白之人,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