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事。知止之人止于道,止于德;行当行可行之事,行有道德之事,止当止不符道德之行。对背理之事畏若探汤,奢侈之作不敢妄行,邪僻之情不敢乱纵。凡遇名利之事,当进寸而退尺,先人而后己,内谨而外慎。好恶之心不敢起,利欲之心不敢动,是非不争辨,人我不分别,惟时时止欲生悔,常知足知止,安然自在,哪会有危殆之生?故曰“知止不殆。”
当今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的节奏明显加快,人们为了拚搏奋斗,终日精神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中,疲惫不堪。心情烦燥不安,苦恼不断,难以自我解脱。人们自己的心锁生锈,解不开烦忧。每天费尽心神,赚回了金钱,铜板相打,也带来了痛苦。无钱的人苦,有钱的人也苦,各有各的苦楚,许多烦恼都是从钱堆里跑出来的。既知如此,何不知止?何必在那些名利场的烦恼堆中,去拾那些沉重的包袱?口袋里拣满了石子当作财宝,还在那里关灯数钱,数一数二,岂不是太傻了些!
修道的工夫,应从看淡世情,从放下人心处着手,事事止欲生悔,心必日日清静,何有危殆可生?若是紧抱着贪心不放,提着“重情多欲”的箱子,背着沉重的私心包袱,走起路来必然气喘息急,脚步不稳,要达到“究竟地”,恐怕已经筋疲力尽,昏昏欲息了。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