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是什么?从汉代时便有,到了唐时,慢慢的就正规了。而到了宋代,就有了印刷品的邸报,到了明代,因为活字印刷的风行天下,邸报也就有了活字印刷版。当然,从宋代起,它的编辑由官方控制,稿件是进奏院将所要上报的内容编好、五天一次上报枢密院,到了明代没有进奏院了,而改为通政司。
    进奏院那是地方驻京办,那时的邸报是为了古代“驻京办”为自己地方每日摘抄的新闻传达回去。以让地方官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进奏院在元时就被取消了,而到了明时,邸报收到通政司管辖。到了清时,就直接在东华门外设立了一个“抄写房”派专人抄奏折之类的。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从地方转向中央了。
    但是,邸报的大致流程不会变,编辑好了,经内阁审查后称为“定本“。办报的部门则以审查过的样本印行并作为标准传至各地。具有新闻性是《邸报》的重要特征,而它无报头、无定式、无期号,则与现代报纸大不相同。其内容有皇帝的起居、言行、上谕、朝旨、书诏、法令等,有官吏的任命、升迁、黜废、奖惩等,有大臣和各地方官的奏折等,也有少量偶发的社会新闻轶事等。
    邸报的出现比西方第一份报纸出现早一千年,这也说明了,邸报在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