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也能去县里看看能不能当个账房先生,谋个生计。”
“祠堂不行,太暗了,怕伤眼睛。”沈鸿发连连摆手,“这样,明天中午大家商量一下,看村里能不能另外起个房做学堂。”
“也行。”沈歌想了下也觉得祠堂有些暗,它两边都是房子,没有窗,只有三个小小的天井,光线完全不够。学生要是长期在里面看书,难保不会近视。在这个时代,要是近视了,可没地方配眼镜去。
那边沈歌的大伯母做好了晚饭,喊伯侄两人吃饭,沈鸿发完全顾不上她,直喊家人先吃,别管他。
大伯母撇撇嘴,到底没开饭,让家人在一旁等着。
沈鸿发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儿媳都陆续从外面回来了,见了沈歌都笑着打了招呼,关切了几句,沈歌也一一回礼。
沈鸿发拉住沈歌问:“歌儿,你跟大伯交个底,你打算收多少学生,要多少束脩?”
“我们村在学龄的孩子就有上百,人太多了我管不过来,最好就收六十以内的学生。至于束脩——”沈歌接道:“大家看着给点就是,上学不容易,有能力的多给一点,没能力的少给一些,都没关系。我没办过私塾,具体的章程还得村里一起想想。”
“这会不会影响你自己的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