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成熟了,寒门子弟是可以凭借读书改换门庭的,只是很难,非常难。
再比如说重农抑商的政策,士农工商,商依旧排最末。一旦入了商籍,子孙三代不能科举。而且,那些大商人还好,有大量的金钱开路,和地方官员也能搭上话,好歹有些保障。大部分商人就是官员们的钱袋子,若是遇上贪心的,小命都可能不保。
这些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形态后自然出现的,谢东池也不意外。
也因此,那时候尚且年幼的谢东池,哪怕再困难,兄妹两只能分一个馒头,也没有想着去经商挣钱。其实那些制玻璃,制肥皂,酿酒,造纸的方法,谢东池很清楚。
但是,他不敢这么做。
一来,没有后台,他保不住方子,二来,没有本金也没有销路,抗风险能力太差。三来,就是因为商人的社会地位。
倒不是他瞧不起商人,只是这时代的国家政策就注定了商人的地位不高。若是一旦入了商籍,自己日后纵使能赚取钱财,在权势面前还不是任人宰割。
就像苏家。明明已经是秦州府数一数二的商人,对自己还是费了不小的心思拉拢。
自己刚刚考中进士,苏家就对自己如此讨好。
谢东池明白,苏家所求大抵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