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多,夫子讲课是不可能单单考虑你一个人的进度,多有不便之处。关键是他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供挥霍。想想他一年读书的花费,时间是什么?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这难道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由来?古人也是很实际的呢!囧╯▂╰
目前为止,他们班也就五个人,他如今已经取代徐州成为年纪最小的了,当然也是最矮的。心塞
说实话,这年头能让孩子读书科举的家境起码都是不错的,像他们班五个人,除他之外,最差的也是家里也有着近百亩地的小地主,便是陈师兄陈启明!明,也是我们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已年满十六,据说今年已经下了场还通过了县试,可惜的是府试没能中榜,却也是来年希望最大的那个。
这天,几人来到镇上最大的书店“集贤斋”据徐渊所说这里是镇上书目最全的书店,许多他家里没有的书都能从这里找到,总店设在府城,这里还只是其中一个分号。
原来古代也是有连锁店的。
几个人看书的间隙,他便去找了这里的店长询问抄书的事,掌柜是个看起来挺和气的中年人,也没因他年纪小直接拒绝,便让他写了一段字。看过便同意道“公子这般年纪,这字便已有几分火候了,平日里定是下了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