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地位之高可见一般,就像他爷爷,即使多年未中秀才,几乎耗光了家产,眼看科举无望后,村里人也只敢背地里说上几句,真对上他爷爷,敢出言嘲讽的也真是没有的。
不过对他爷爷这种读书人来讲,背地里的闲言碎语也能成了压垮骆驼的最
后一根稻草。
在他这里,只希望村人的热情早早过了的好,一路走过来脸都要被笑僵了。
到了私塾,果然夫子见了他们果然很高兴,但还是叮嘱道“府试难度远甚于县试,尔等切不可自满于当前。”
众人连忙应诺
而后又宽慰高良才道“良才此次落榜未必是坏事,尔后需得沉心治学。”
“谨遵夫子喻”高良才红着脸应到,神色没了往日的自衿。
接下来夫子便对他们默下的试题答案一一进行点评。
先是对高良才道“平日里老夫多番强调,审题要细致入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偏题是考生之大忌,你这次败的不冤。”
最后到他这里夫子便沉吟道“基础扎实,论题深入浅出,尤其对史事的引论很是不错,但切不可自傲,须知人外有人。
“听说此次案首年仅八岁?还是位士族子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