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下观众围观了整个过程。他觉得很像是现代的辩论赛,不过是群辩。
    一般论辩的命题由山长给出,然后再交由书院的夫子主持,每月中旬举行一次。
    而参与的学子则是每班选出几人,一群人在论辩时,对给出的某种理论或者主张或习俗,进行考察、探讨,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再援引事例,引经据典来作证,并且要做到言之有物,不能泛泛而谈。
    除此之外,所说的话还要有逻辑性,经得起推敲,否则轻易就被人驳倒,或者说出来前言不搭后语,那就会被直接判罚扣分。而能够援引经典,用词文采斐然的,则会加分。
    何文静开始时是围观,并没有资格上场,后来时日愈久,夫子觉得他学问扎实,慢慢就开始让他上场参赛。
    他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只要你能自圆其说,那么就算你的观点再荒谬,别人驳不倒你,那么你就是有理的,而且这个过程很锻炼人的口才,又能将所学融会贯通。
    何文静觉得,要是以后自己入朝了,被人攻讦,需要当朝自辩的时候,他一定能不落下风,毕竟现在就有人说他铁嘴钢牙了。
    不过他一点都不介意,这是夸他不是吗?诸葛亮舌战群儒多么精彩,这都是要有急智才能做到的,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