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学生不仅仅对此十分不解,更多的还是不忿,孟子正是因为和匡章走得太近,让孟子也遭到了舆论的连累,在齐国颇受冷落。
孟子在齐国始终不得志,终于在离开齐国的时候,他的学生公都子忍不住发问了。
公都子问道:“匡章此人,整个齐国的人都在说他不孝,而老师你却毫不在意地与他交朋友,还十分地尊敬他,这到底是为何呢?”
这个问题,想必孟子的学生们都憋了很久,早就想问孟子了。
而孟子他老人家,想必也憋了很久了,早就期待着有个人跳出来问他,如此他才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地向天下人说说自己的道理。
这番话,孟子估计也不知在脑海里翻来覆去想了多少回了,见到终于有人问,便连珠炮一般不厌其烦地尽数道来--
孟子清了清嗓子,耐心地解释道:“世俗所公认的不孝,一共有五种情况:第一种,是懒惰,不赡养父母;第二种,是吃喝嫖赌,不赡养父母;第三种,是贪财,对妻子孩子好,但对父母不好,不赡养父母;第四种,是纵情声色,使父母蒙羞;第五种,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危及到父母。你先看看,你再数数,你来想想,这五条当中,章子他并不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条啊!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