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里, 南方洪灾,洪水冲毁了堤坝,淹没了好几个城池,数十万百姓葬身洪水,更有数百万民众无家可归, 民间隐约有了圣上无德, 上天降下天罚的流言,昭武帝重视,立马颁下旨意, 命太子宣烨前往赈灾,而这,便是他真正倒霉的开始。
原著中赈灾队伍行至一处山道时, 天上忽降暴雨,太子等人急于找避雨之所,便忙催马冒雨疾行,岂料过那处山峡时,山上泥石倾泄,将队伍砸了个七零八落,灾银和队伍更是落入一旁奔流而过的大江……虽说太子最终捡回了一条性命,可却被三皇子和五皇子抓住了把柄,御史弹劾因着太子不仁,才会有此一劫,民间也有了不利的流言。
这流言越传越广,令昭武帝不得不重视,说到底皇上也是自私,宁愿百姓口中不仁的是太子而不是自己,于是训斥了宣烨,责令其闭门思过,虽然没有夺去他太子之位,可朝中支持太子的大臣不免心思动摇。
而三皇子和五皇子散播流言的小动作也被昭武帝看在眼里,最终代替太子前往南方赈灾的换成了二皇子贤王,宣桓因此积累了民望,贤王的“贤”名开始有了苗头。
但,这趟皇差,只要不冒进,不贪墨,多体恤民情,谁又能不贤呢?
想到同为炮灰的太子,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