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们那个时空,大批量采购蔬菜都是直接按车算,从批发市场一次性买来的,大家伙儿都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想大批量采购都找不到地方呢。
“你说得对!就按你说的办吧!”姚亦昕干脆利落地丢掉手里的毛笔,擦了擦手,决定出去晃晃,坐了这么长时间,感觉腰都要断了。
算账真不是文科生干的活计!
现如今,姚家村已经不像他一开始回来那样的冷寂了,村里人生活有了奔头,一个个的干劲十足的,老人和孩子忙着在家里养鸡养鸭,这活计不需要太大的体力,每家养上三五十只鸡鸭,每个月产出的鸡蛋鸭蛋卖到姚家庄子上都能赚上好几百文,抵得上一个壮劳力去码头扛包的收入了;家里的壮劳力也大多和姚家庄子、作坊签了雇佣文书,每天包两餐饭,这就省了家里一笔很大的开支了,而且每个月还有银钱拿回家,就连村里几个腿脚不太好的残疾人,都因为姚家少爷好心,特意给招去庄子上,做些看门、烧火的活计,每个月包吃住也能挣一百文钱,以前他们就是家里的累赘,哪里能想到还能为家里挣钱?
整个姚家村都十分忙碌,酱菜作坊采买的第一批蔬菜已经到了,作坊那边正在卸货,几个力气大的汉子正在将大篓子里装的豇豆、青红椒、嫩姜头等等卸下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