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洵回到府中,就钻进书房。开始查找过往文书,随后参照判案。
几番提笔,多次思量,总算写完一篇。
又拿着细细看了几遍,稍做修改。怕叫宋问找出一丝瑕疵来。
不知不觉天色已暗。
“洵儿。还不用饭?”御史大夫李伯昭推门进来,说道:“听闻你最近对城门一案诸多关注。今日还出城了。”
李洵起身喊道:“父亲。”
李伯昭抬手虚压,走到他桌旁,问道:“有何看法?你觉得谁对谁错?”
“村民出手打人是真,县衙不听民诉也是真。各执一词,皆不可全然取信。”李洵垂首道,“双方各有苦衷,然,无一方是对。”
“哦?”李伯昭有些高兴,“你既有这样的见解,说明你是的确上心了。”
李洵实诚道:“多亏先生提点。”
李伯昭:“先生?哪位先生?”
李洵道:“书院新从江南请的先生,名宋问。”
李伯昭:“你写的什么?”
李洵两手呈过:“略微见解而已。”
李伯昭拿起,阅览了一遍,颇有意味的笑了笑。
李洵不明所以:“父亲?可有问题?”
“写的已是不错。”李伯昭道,“你拿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