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套操作其实是非常经典的,当年怀尔斯也正是用了类似的方法,才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最核心的部分。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证明的思路可圈可点,但当这条思路转化成了一篇长达五百多页的论文之后,一切都变得不那么友好了。
不少人甚至评价,想要完全理解“远阿贝尔几何”以及“宇宙际理论”到底在讲什么东西,恐怕比解决ABC猜想本身还要困难。
著名数论学家卡里加利教授甚至直截了当地表示,这是一场“彻底的灾难”。
在陆舟的印象中,大概是几年前的时候,舒尔茨和他的搭档曾经去过一趟D京,与望月新一就该问题当面展开了讨论,但最后的结果却变成一场双方各执一词的争论。
舒尔茨吐槽其站在了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埃舍尔阶梯上,而望月新一则坚称其“根本什么都不懂”以及“连基本的定义都搞错了”。
至于陆舟……
他的看法和舒尔茨是一样的。
【论文我已经看过了。】
【虽然和之前的版本相比经过了一定的修改,但在我看来仍然存在较大的漏洞。尤其是推论3.12的部分,想弄清楚集合的体积量之间的关系,至少必须得在每个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