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什么,以一个凡人的智慧去揣测,多半是猜不透的。
就拿牛顿来说。
很多人只知道牛顿爵士晚年研究神学,却忽略了他晚年另一项牛逼的成就。
晚年这家伙觉得在科学院欺负胡克不过瘾,跑去当了英国造币厂厂长,而且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28年。
18世纪的英国造币厂是什么概念?这玩意儿相当于当时头号海权强国的央行行长,比21世纪的美联储行长还要有排面。
而这家伙多有钱呢?
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了他的存款,但拿牛顿爵爷的一次失败的投资经历来说,当年他因为卷入了欧洲金融史上的著名的“南海公司股票泡沫”事件,亏了足足两万英镑。
而根据“牛行长”本人在1717年9月对黄金的指导价格,一盎司黄金可以兑3英镑17先令10便士。以17世纪的黄金产量和保有量,可以想象两万英镑是一笔怎样庞大的巨款。
而能亏得起2万英镑,不说是富可敌国,至少是富甲一方了。
聪明的人在哪个时代都能混的风生水起是肯定的,但谁能保证陆院士一定会去重操旧业当个学者?
就连牛顿那种童年时代就能徒手造风车和水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