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这么说,太空电梯这种新玩意儿,谁都没有真正见过,过去的经验也根本谈不上经验。咱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比谁高明,”停顿了片刻,葛院士在手中的表格上做了个记号,不做任何评价地继续说道,“还是再看几套方案吧。”
同为评审委员会之一的张教授点了下头,认同说道。
“说的也是。”
完成了最后的讲解,站在会议是中央的朱海清教授,朝着走到会议室里的评审委员会的委员们微微鞠躬,随后便带着自己的方案离开了评审现场。
接下来上台的是金陵高等研究院航天科技研究所的刘缤瑞院士。
这位刘院士也是位不得了的大牛,虽然已经60岁高龄,但依然活跃在航天工程学研究的第一线上。并且不同于燕大的张教授,他对于大型空间站的设计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
包括泛亚合作的拉格朗日点空间基地,以及新服役于天宫市上空的轨道中转站,都有他的研究成果在里面。
虽说评审的是方案,而不是投标单位的资历和项目负责人本身的学术履历,但不得不承认,这些行业内的大牛们拿出来的成果,比起那些像是凑热闹一样被末流研究机构送过来的设计方案,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