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陆舟为何知道他的身份,那便是因为曾经在锂硫电池的研讨会上,他对这位曾参与过863等重大科研项目的吴世刚院士,还算是有些印象。
而这位吴院士之所以坐在这里,大概便是充当“学术翻译”的身份,负责将陆舟说的内容,翻译成即便没有相关专业基础,也能听得懂的语言。
看着走进屋内的陆舟,面容威严的老人,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微微点头示意。
“我们又见面了。”
接着,他伸出了右手,“快请坐吧。”
没有矫情,陆舟在老人的对面正襟危坐。
停顿了片刻,老人向陆舟介绍了坐在自己旁边的那位学者。
“这位是吴世刚院士。”
“您好,陆教授。”吴院士笑了笑,主动伸出了右手。
“您好!”
两人握手之后,没有过多将时间浪费在寒暄上。
毕竟坐在这里的都是忙人,只是忙着各自不同的领域而已。
为了在2025年之前完成可控核聚变“de”示范堆的点火,光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陆舟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
而幸运的是,因为诺贝尔奖的缘故,他得到了这个奏对的机会。
虽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