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连着开了几天的会,而这几天的时间里,陆舟也没有闲着,在潘院士的引荐下,见了不少国内从事可控核聚变方向研究的学者。
严格意义上来讲,国内高校并没有可控核聚变这门专业。
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大牛,大多数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教授,或者核工程方面的工程师。
国内的情况和普林斯顿不同,对于仿星器的研究基本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在l研究所的时候,陆舟想要拉出一支研究团队来,可以很轻松地做到。
然而现在,他也只能借助潘院士在这一领域的人脉,东拼西凑地物色人才。
当然,除了人才之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必须解决。
现在米有了,厨师也准备了,唯一还缺的,便是一口炒菜的锅。
将一份整理好的名单交到了陆舟的手中,潘院士开口说道:“你打算搞仿星器方面的研究,咱光有人手和经费也不够,首先还得搞台仿星器才行。这个问题比你说的那些都关键,你打算怎么解决?”
全世界正在运行中的仿星器只有八台,这其中还算上了湳华大学从澳大利亚弄来的h1-heliac。至于华国与日国合建的那台传说中国内“第一台准环对称仿星器”,去年才刚签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