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的设计都不需要进行多大的改良,就能让续航里程提升至少15倍,这无疑给了众多还在摇摆的潜在客户们,又一个选择新能源而非传统能源的理由。
至于技术更新换代的成本和风险,也完全可以转移给上游的电池企业。不管无线充电和锂空电池是否被捆绑在了一起……
那好像都是被强行捆在一台战车上的电池厂商和充电桩企业们应该去烦恼的事情?
除了一些像是丰田、福特、大众之类的企业对采用华国标准可能导致的风险表示了担忧之外,大多还是很老实地选择了接受。
真的气的想骂娘的,也只有斥巨资收购了evgo,打算做自营充电桩业务的特斯拉而已。
他们才刚刚和大众、奔驰等知名汽车厂商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准备将华国的电力输出端产业大刀阔斧的进军,结果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哪怕他们现在想要去给自己的充电桩升级,也已经来不及了。
且不谈已经在沪上投放的总价值十亿美元的有限充电桩,就算他们想在无线充电领域跟上,也不得不采用星空科技的技术标准,采购星空科技设计并掌握专利的芯片……
这意味着他们不但得从头开始做相关技术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