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反应,产出的能量也是巨大的,这不是单纯地把仿星器以及相关硬件等比例放大就能解决的,每一个电路、电阻之类的元件,都是存在上限的。
如果说之前的仿星器只是实验,那管明现在做的则是商业化,涉及到具体的实际应用。
中间本来应该加入硬件成本的考虑,然而无论是国家还是管明,目前都不差钱,进一步更新换代需要在‘有’的基础上才行。
把这段期间零星的灵感汇总,管明把仿星器的图纸、原材料,包括硬件大小等数据都一一填写上,这些资料在被完成的时候,将会向上申请,然后进行组装等等。
看着眼前的大家伙,管明沉默不语,这是另一个火箭基地,同时这也是管明第一次来这个火箭基地。
虽然身边人管明就认识几个,但大家貌似都认识管明,同时也兴高采烈地对管明介绍着眼前的大家伙。
或许是炫耀,也或许是告知管明不用担心未来。
“这颗卫星总价为6亿人民币,同时在技术上进行了革新,能获取更精确的月球三维影像和月球物质成分分布图等等,虽然原来的深空探索计划被搁置了,但对月球的观测将会更精确,能让我们更加了解月球。”
听着身边这个姓郑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