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职业规划。
而少去了小闺女的打扰,管明也能更专心地去设计产品结构了。
从力学角度来考虑,包括承重结构与受力面积的均衡问题。
无数个不同的颜色的薄板与铁条,在管明还脑海中若隐若现,每次闪现都能快速计算出压力、质量等数据。
铁饼的外形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内部的结构却不断地改变着,从外表上来看,铁饼的直径与高度也都不断地改变着。
这种设计对管明而言,耗时会比较长,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这一部分其实由双星来做更好,起码从计算速度上来看,双星会快一点,同时在设计选项中,双星也会比管明更严谨、严密,不会有漏掉的地方。
但这不能否认管明在科研上的灵性,通俗一点,就是那1的灵感。
或许想着结构的时候,突然出现个灵感,然后改进发生磁场模块、检测磁场模块呢。
毕竟双星的逻辑太过严谨了,无形中增加了思维的边界界限,而这个界限,不会因为双星太过拟人而消失。
人工智能始终无法替代人类,同样的,那些被人工智能模拟出来的记忆,也不能替代人类!
这一点,无论是双星还是管明都很清楚,但他俩都没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