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日暮,黑沟台的河岸边点燃了十几堆篝火。穆巧灵站在河岸的一块空地上,正招呼十几个年幼的孩子回房睡觉。这些孩子大多才五六岁,吃饱了饭一个个精力十足,到处玩闹跑跳。
因为走水路撤离也需要两三天时间,黑沟台被选为周青峰队伍前往营口的中途休息点之一。在大规模运输还没开始的时候,这里就营建成片的简陋房屋,为运输人员提供歇脚和各种应急处理的服务。
穆巧灵才十四,水路运输开始前她接受了两天的急救培训,就作为医护人员待在黑沟台,成为整个行动中一颗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发挥莫大作用的螺丝钉。
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里,从浑河过来大量船队进入辽河,川流的人员和物资越来越多。开始一天通行一百多艘木筏,这个数量就让在乡村长大的穆巧灵很是咂舌,可后来每个时辰,每一刻钟都有木筏顺流而下,通行的木筏数量很快变成数百乃至上千。
据说光是为了建造这些木筏,在抚顺和沈阳就开辟了十几个码头,数千人不停工作。而在这背后又有数千人在提供饭食,运输等等服务。穆巧灵想起自己听过的几节课,徐冰曾经讲过组织学和管理学。虽然都是肤浅的皮毛,可印证当前顺畅的物流体系却着实震撼。
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