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方向的镇江,联系了朝鲜国王李珲出兵——既然朝鲜的兵都能借,为什么建奴的兵不能借?
对这种混账论调,熊廷弼气的都要浑身冒火。他甚至上书去骂泰昌皇帝。可他越是骂,泰昌皇帝越是不鸟他。他想进京陛见,皇帝老儿直接不准。朱常洛就要他守在通州,不许乱跑。
徐光启看熊廷弼气急之下难过的都要哭起来,不禁想起周青峰说的那些话——当年朱洪武是驱逐鞑虏,复我中华。现在朱家子孙竟然要把鞑子请进来。这样的大明,保它还有个鸟用?
“忧思劳顿太过伤身,熊督还且宽心些。这江山多难,熊督已是我大明少有的顶梁柱。朝中事务随它去吧,这通州之地还需熊督多多操劳。”徐光启只能如此劝了。
“通州还有什么要我操劳的?”不提通州还好,提了更让熊廷弼恼火,“这里的几万大军都快不听我号令了。之前我下令许可北地商人与南面的反贼进行商货交易,补充军资。你可知现在最大的商家是谁?”
最大商家?
徐光启脑子里想到的就是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可熊廷弼却紧跟着就喊道:“就是通州那帮军兵。几万人哪,才两个月时间全部都跑去经商了。他们为了抢码头都内讧了十几次,最后还要我来调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