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入国内的工程,这方面我们的工程队伍拥有丰富的经验。”
“只是,难点在于工量巨大,尤其是凿穿喜马拉雅山脉这项工程,我们得需要开凿多少个超级风洞才能满足大西北对温润湿气的需求?多了工程量巨大,少了起不到作用。”
“再一个就是,每一个风洞都需要巨型涡扇不停的运作,才能把水汽抽送过来,势必常年运作,那么维持涡扇运作的能源问题怎么解决?还有维护问题,维护成本能不能承受得了?另一大不可忽视的客观环境问题就是,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挤压的形成的,大陆板块活跃隧洞的影响势必也要考虑进去。”
末了,在场的学者们连连点头。
黎川的设想固然大胆,而且真的实现了确确实实能够做到对整个国家大西北的气候问题进行人工干预和调节,但正如那名老院士说的,工程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比“藏水入疆”工程的难度系数大数倍乃至数十倍以上啊。
而且还有国际纠纷问题,黎川设想的“南气北送”问题最敏感的无疑是印度了,要知道这可是具备军事作用的,本来喜马拉雅山脉是天堑鸿沟,如果被凿穿了,山脉内部分布着密集的超级风洞,那么是不是说军队可以悄无声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