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游戏的基础规则文档,大概相当于前世的源代码。
这两方面是最好确定抄袭的,只要是拿到切实的证据,一告一个准。
但是,恰恰对于最关键的“游戏玩法”部分,是否抄袭难以判定。
在前世,大名鼎鼎的桌游《三国杀》曾经对《三国斩》提出诉讼,认为《三国斩》构成“剽窃他人作品”。
但《三国斩》辩称,游戏设计者所做的工作,包括确定设计方向、设计框架、设计细则,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思想,不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单纯从游戏规则而言,《三国斩》提出,《三国杀》整个的设计思路,也模仿了意大利卡牌游戏《bang!》,倒打一耙。
最终,这次事件以盛大方面撤诉而告一段落。
前世的例子还有很多,游戏行业的“借鉴”与“抄袭”事件俯拾皆是,除了个别掌握了充分证据的案例以外,大部分的“抄袭”都是不了了之。
当然,这也不全是因为法律不健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抄袭与借鉴的边界,本身就非常难以界定。
就连前世大名鼎鼎的《纪念碑谷》,也有过度借鉴(抄袭)《无限回廊》的嫌疑。
当然,所谓的“借鉴”,说难听点叫“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