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比不上迎柳村。
当然,这也倚赖于迎柳村的几代村长都是明白人, 穷且藏富,富且惠人,混乱时期的时候财不露白,和平的时候那些祭田和良种暂且不说,那些农具和织器,却被迎柳村献到县里乃至府城批量制造,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这样的经营下,别说想要欺负,只要在外面说一句是迎柳村的人,任是谁也要给几分面子,种善因,得善果,便是如此。
所以来到这里,袁先生是不担心的,他只是怀念村头的那棵大大的柳树,和柳树上那一窝春去秋来的燕子。
袁先生的行踪虽然没有隐藏,但也没有暴露的意思,一行人一个老人,四个少年少女,以及随行的仆从,就这样悄悄的进入了迎柳村。
直到村中袁家大宅的门锁悄然打开,仆从们清洗的声音传到外面,迎柳村的人才恍然惊觉——袁大人回来了!
虽然出身迎柳村,也常常带礼物给迎柳村的人,但是袁大人回乡的时候却寥寥无几,一是因为袁大人在村里并没有亲族,之所以来迎柳村当教书先生,还是因为末朝时饥荒,逃到迎柳村被村人送了碗茶沫粥救了性命,这才打算留下。
二也是因为在京都,有更有利于这个国家的事情做,相对于路途遥远回一次乡,他更想要为大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