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来说都不是一件难事,甚至就国家本身而言还是被提倡的,像叶孤城之前所在的稷下学宫就是如此。
如果说一般的官学都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才,那稷下学宫就显得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从创办开始不过就是为了聚集全天下的有才之士,国家甚至出钱养着这批读书人搞研究,也不需要他们出现以后在本国做官,对国家做贡献,正是因为此,从齐国学宫出来了大批大批的有才华的学生,在七个不同国家挥洒热血。
可以说,这学宫的出现仅仅是为了扬学士之风,不求任何回报,若不是因为此,稷下学宫也绝对不会流传百年。
但这样的模式,只有在文化昌盛的国家才能办得起来,对秦国来说是大大不可能的。
究其根本,秦国和山东六国的经营模式就不一样。
秦国重农,而山东六国重商。
从商鞅之后,秦国国库中的钱只用于军队以及农业民生,如果将钱用在其他地方,是触犯法律的,很不巧,建立学宫就包括在这触犯法律的内容之中。
如果真的建立官学,对秦国来说,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出发点虽好,但是现在的嬴政却没有办法回应朝廷中的质问。
但如果真的让吕不韦办私学?
叶孤城想,考虑到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