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城的时候,本来就只剩下十来个人。男人们又走了几个,女人也自己找了出路。
“隔壁的王婆婆给牵线,春娘、娥娘,都找到人家了。秋娘先寄居在王婆婆家,慢慢找。”
翎娘自言自语般道:“到最后,迟早都要找个男人嫁了。”
这便是女人的出路。
竹生抬眸看她。
“我不嫁。”翎娘道。
“你爹怎么说?”竹生问。
“爹爹支持我的。”翎娘道,“我们家、我外家,都出过好几位终身不嫁的姑奶奶。”
她道:“便是我母亲,若不是为了照顾我,早就终身不嫁,在家专心治学了。”
竹生就想起了那位气度高华的女子。她与她相处的时间很短,留下的印象却极深刻。
提起她来,翎娘的眼圈便红了。这是她继母、姨母,于她心中,其实便是亲娘。
“早先,两家的意思,其实是想让我母亲嫁给我叔叔的。”她给竹生讲。“不意叔叔看上婶婶,一意求娶,母亲便留在家中,一直未嫁。”
两姐妹嫁两兄弟,这等事,小门小户才有。若是太平年间,信阳范氏,涿州毛家,自然不会做出这等决定。
但两家隐居乡野间,毛家二女慧如明珠,无人可匹配。幸范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