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年轻人。
袁弟来也就二十来岁, 她的大弟小弟以及两个弟媳妇儿,年纪当然就更轻了。这个时候, 队上但凡十二岁以上的少年都下地干活了, 袁家二老就算再护着儿子也没用了,这不单是关系到工分问题, 万一到时候蝗灾严重到颗粒无收,那么所谓的秋后算账绝对是有可能的, 到时候他们一家子可顶不住全生产队的狂轰滥炸。
甭管是否出自于自愿, 整个第七生产队全体社员并知青们, 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当然,赵建设绝对是最努力的那个,自打那天去公社开会后, 他就没闲下来过,除了跟其他社员一样下地干活外, 还总是抽空到处奔波,跟别的老庄稼把式讨教,如何才能更好的防治蝗灾, 哪怕并不是根治,只要能将损失尽量降低,就心满意足了。
所有人都在努力,包括孩子们。
最开始, 老宋家这头的只有强子和大伟这俩孩子跟着大人们跑去下地了,到了后来,春丽也跟着去了,多个人多份力,哪怕多抢救下来一株庄稼,兴许到了秋收时,就能多出一把米来。
很快,家里就只剩下了春梅春芳,以及毛头喜宝和臭蛋,对了,还有就是不满一周岁的扁头了。
这可真是一群童子军。
春梅和春芳作为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