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都挤满了拜见的人。战争对官场好似没有多大的影响,一批人消散了,另一批人又补了上来。
刘黄铭刚从南京调回来补缺,每日府上围满了拜望之人,他早已不耐,见管家又捧着一大叠名帖进来,心烦意乱道:“都扔火塘里,都是些撞大运的墙头草,不必理会。”
管家应下,走了两步又回头道:“今日倒也平常,只是有一位夫人也投了拜帖,自称是溧水人,特来拜会老父母。”溧水是刘黄铭官场的起点,他在那里主政多年,有溧水人在京城,来拜会老上司,也在情理之中。
“现在连女人也要抛头露面了吗?成何体统!”刘黄铭斥道,每日来拜会的人自称同乡一千,亲戚八百,而今居然要上美人计了?
“老爷说的是,老爷说的是,这王柳娘也太不识趣了。”官家奉承道。
刘黄铭点头,半响,总觉得哪里不对,这个名字好像十分熟悉,自己在哪儿听过?是因为名字太过大众的原因吗?
官家捧着拜帖出门,突然刘黄铭大喝一声,问道:“你说那女人叫什么名字?”
“王……王柳娘啊!”官家惊愕停下,不明所以。
王柳娘!溧水县!是那个王柳娘!那个十多年前小姑娘,隐士高人王先生的童子。王先生在弥留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