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点说,她一月点十套大件,再来十四五套小件,那她一月收入是二两银的收入,比给大户人家做丫鬟的银钱还多。”
“我们供了食宿,她一年就能净赚二十余两,比得上在清水沟全家种地的收入,大有人愿意做。”
卖出去的话,一套大件儿的利润在三两半左右,小件一两左右,此人这个月点出来的挑花刺绣,能为他们赚五十两左右的钱。
除去李林和陈君然的抽成,也能剩下数十两的利润。
前景如此美好,冬青的眉头却未展开,“现在还有许多问题,最开始哪怕有村长作保,可能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你我,从而跟我们进城。招揽了一些工人,我们还没有场地提供给她们住,而且抽成也要重新定一下,不知道李林和陈君然能不能接受一套复制品只抽一成。”
之前是人手不足,复制品有限,便让李林和陈君然抽两成。
但日后若这事规模做大了,每个新花色至少要复制成百上千,再抽两成,数量就大了去了。
而且他们还要支付工人工钱食宿,适当降低价格以便中间人有利可图,抽两成明显不合适。
瑾瑜听着冬青慢慢说来,如果冬青把这事做成了,可能会造就这个时空第一个手工业制造厂,开创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