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后世也会收的废纸废报纸旧书外,这里还收碎玻璃,人们吃剩的骨头,破鞋烂套子等。只要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东西,没有不拿来卖的。
像碎玻璃,进厂之后可以当造玻璃器皿的原料。吃剩的骨头,多半来自于公家食堂。经济条件差的家庭,乐于从废品收购站里购买,然后拿回家二次加工,熬个骨头汤,补补身体。
不过,现在闹饥荒,公家食堂已经不会把骨头拿出来卖了。炊事员多半会自留下来,给家里人改善伙食。
这时期的玻璃瓶,普通人家轻易是不舍得拿来卖的。它可以用来打酱油、打醋、打油,甚至人们买啤酒都喜欢买散装的。
能买整瓶装的人,已经算是“富户”了。
故尔,玻璃瓶的收购价也特别高。红果儿问了问价格,人家告诉她,就算她买得多,1个瓶子也得出1角钱。
1角钱算什么呢?红果儿可是36元户呢。她的零用钱足够买360个玻璃瓶了。
当然,啤酒瓶之类带颜色的瓶子,她是不会买的。小球藻是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分裂繁殖的单细胞藻类。买那种有颜色的瓶子,是好用来专门屏蔽阳光吗?
她给每个人都买了2个玻璃瓶子。
哦,说起来也是凑巧了,她班里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