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时机,对皇帝道:“万岁,娘娘此策不仅对军事有利,对百姓民生亦有利。至少,这禁酒令一开,朝廷开始采购红薯烧酒,就不用担心这红薯也会跟稻米一样,谷贱伤农了。”
沂王知道,这是皇帝眼下最担心的事儿:“娘娘这份折子,真是及时雨啊!”
皇帝冷哼一声,道:“这丫头怕是早就算计好了,等着朕入鷇呢!朕偏不恩赏她!国丈也一样!对了,许家可是在琼州?”
“回万岁,是的。”
这里说的许家,就是贾赦第二任妻子许氏的娘家。当年,许家也被老义忠亲王牵连,阖家被流放到琼州去了。
“朕记得许家老二文章写的不错。下诏,赦免许家,许家老二先回翰林院,如果他本事没有丢到话,通过考核再授官。”
就是没有通过也不要紧,反正皇帝这里的侍读学士没有定员,看在贾琰的面子上,让他白占一个位置又何妨。
第160章
贾琰的本章引起了皇帝的高度重视, 皇帝立刻在京师, 用乞丐、囚犯做了试验, 发现有用之后,立刻把烈酒——特制那种大约一寸距离外只要线香头上的那一点点火星就能够点燃的烈酒——列为了军需用品, 这种酒, 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五十度左右的烧酒能够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