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真能这么容易归政?
这一则猜测,萦绕在整个金陵城、甚至全国各地的官员和百姓心中。
当年先帝驾崩,刘谨以七岁稚龄登基,又晋卫玠为摄政王统管朝政…这么多年,百官迭替,换了一批又一批新鲜的血液。而天子虽已上朝面见百官,可批阅的奏折、下达的命令,哪一个不是出自九千岁的手笔?
这天下,不知有多少百姓与百官,只知卫姓,不知刘姓。
在这样一日又一日的猜测中,刘谨的及冠礼越发靠近,而这金陵城中的讨论声也越发响亮。除去各户官邸,就连这茶寮、酒楼,平日也有不少人以此论事…更有甚者,还有人编成话集,在说书先生那一张张嘴中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传至众人耳中。
一间茶楼上。
程愈与几多学子临窗而坐,他们皆是国子监学子,今日也不过恰好有时间便出来一趟。
尚未坐下多久,便听到茶楼之中的其余人低声讨论起来——
“天子及冠越近,可那位千岁爷还跟个没事人似得,难不成他真的不想归政?”
“不想归政也是正常,他掌权九年,这天下皆握在他的手中…说是摄政王,其实这心里明儿清的,谁不知道他是拿自己当皇帝了。这样的日子过惯了,又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