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忙得过来就店里送去,店里忙不过来就往外头喊一声,自有小子们过来帮忙。一趟给个几文钱也罢了。
方才说的这些在街上晃荡着等人差遣的小子们,从前也有,都在高楼街附近,帮着给酒楼里吃饭的大爷们往家里或者哪里传口信跑腿的。如今可不得了,好似这县城里哪儿哪儿都有他们似的,七八、十来岁的小小子小姑娘,腿脚灵便嘴巴利索的,连玩儿带跑地就把钱挣了。大人们还给专门取了个名字,叫做“公差小子”。大家都能使唤的“当差”,不就是公差了么!
这公差小子的行当一起来,大人们和小孩儿们都挺高兴,一个要遣人的时候不犯难了,另一个满街瞎跑也不怕会被训了,真是两全其美。却有个人老不高兴的,谁?县太爷啊!
县太爷看着坊业司的五日一报,指着公差小子那事儿对夫人道:“瞧瞧,就这样,往后我那学堂可就越发难开了。”
他之前就想到若是开了学堂,有的娃儿不爱读书,嫌累腾不好玩儿,还有些家里的大人恐怕也不乐意。这六七岁的娃儿在贫家就能替力做些事儿了,白去学堂里呆着做什么。更大的就更该打算寻点什么差事,弄点什么东西去街上卖了,估计更不高兴送去学堂里。
所以按着这个,他打算叫学堂里管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