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真不客气。小毛弟领了一本字典,果子则挑了一本律令。管分发的先生看了直乐:“不错,你们两个最实惠了。”这字典还好买,律令一般的书铺里都不一定有的,且这俩都是能一直用的东西,不像话本,看一遍两遍也就丢开了。
第二天祭灶,一早码头上又热闹起来,却是许多近些地方的村人也赶着回家去了。这时候再不回去也不像话了,赶早走,多半还能赶上吃饭,下晌打年糕,不耽误晚上祭灶,不过糖瓜就只能买现成的了。这是要紧事,毕竟灶王爷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上下都得用上他,不好怠慢。
毛哥也带着俩娃儿去街上买了张灶王爷的画像来,准备就贴在公灶上。反正大家都得在这里做饭烧水,他老人家就多受受累,多保佑些人。
别的也不晓得买什么好了,之前官集上已经买了几条年糕,都泡在水里,晚上祭灶用糖年糕就成了。香烛元宝是跟着坊里的整户人家一起买的,也就祭灶和守岁的时候用得上。爆竹他们就没预备,这官租坊里头是不许放的,屋多东西杂,怕落了火星烧着了什么。总没有磕完头再跑河对岸放爆竹的道理,就索性省了。
毛哥起先还问小毛弟要不要买挂鞭炮玩,小毛弟也摇头:“我又不是小孩子!”
毛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