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的呢?说不定阅卷人眼花了就让他高中了呢!说不定其他考生都出了意外死翘翘了,独留他一人中榜了呢?
哎呀,不管能不能考上,先考了再说, 若是又一次名落孙山, 肯定是运道不好,没关系, 大不了明年重整旗鼓再来一次。
故而,参加县试的学子一年比一年多,老生加上新下场的菜鸟, 单单缴纳的报名费就给大庆朝增加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中国古代就有“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芸台四部添新库,秘殿三年学老郎。”之说。
这首诗放在大庆朝也是同一个道理, 大庆皇室为了维护王朝统治出台了不少政策,单单一个科举取士就引得天下的读书人竞相争夺, 耗尽毕生的追求。
科举取士是选拔人才的制度,明面上说是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为朝廷选拔人才,实际上呢?不过一个幌子而已。
每年全国数不胜数的考生参加科举考试,单就童子试这最基本的关卡,就刷下去一大片人,童子试不过关就意味着成不了秀才。
秀才是什么?秀才是科举考试中最基本的功名,成为秀才才意味着真正踏入了科举一途,有人就问了,那童生呢?
童生,比之白衣秀士,名头确实好听,但实际上有什么意义呢